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平台 > 行业统计

    行业统计

    2017年1-6月浙江省船舶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30   浏览:0  


    2017年1-6月,在全球新造船订单有所回升,部分过剩运力产能逐步消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浙江省船舶工业在骨干船企的带领下,凭借各自企业特点,进军“高精尖”产品市场的步伐加快,各项主要指标呈现良好势头,为下半年全行业平稳、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统计数据

    (一)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国防科工委“全国船舶工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浙江片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6月,全省船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约467.9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9% (50家省重点监测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民用船舶制造产值310.4亿元,同比下降7.8%;船舶配套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3%;船舶修理产业完成产值67.9亿元,同比增长32.6%;海洋工程制造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4.5%。

    (二)造船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6月全省完工船舶113艘,计234.2万载重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50家省重点监测企业共完工船舶79艘,计22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完工船舶36艘,计210.1万载重吨,同比小幅下降1.2%,占全省完工总量的89.7%,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个百分点;新接订单146艘,计2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50家省重点监测企业共新接船舶80艘,计234.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5%);其中新接出口订单36艘,计21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占全省新接订单总量的90.6%,较去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 ;手持订单489艘,计1163.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50家省重点监测企业手持订单334艘,计1057.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9%),实际上2017年上半年完工量与新承接订单基本持平,造成手持订单继续下滑原因是取消订单。据统计,1-6月全省共取消订单16艘,计154.9万载重吨,同比小幅增加1%,其中128.1万载重吨为意向合同取消订单,占比82.7%。

    二、运行情况综述

    (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提升企业素质

    2014年,工信部出台《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俗称“白名单”),意在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转型升级。在省经信委行业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省船企积极响应,对照要求进行申报,继2015年之后,我省的浙江新乐和常石集团(舟山)等2家船企成功进入2017年工信部公告的第三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名单。截止目前,我省共有9家船企入选国家工信部船舶行业“白名单”,充分显示了我省船舶行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也有效提升我省船舶行业的影响力。此外,省内的中小型船企、内河船舶生产企业也纷纷根据《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CB/T 3000-2007)的各项要求,在省经信委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开展相关申报评审工作,既提高企业软硬件实力,也更好适应和满足市场和船东客户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主要指标保持稳定,企业盈利情况不理想

    1-6月,在全球新造船市场出现小幅回升和我省船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共同推动下,全省船舶行业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修船、海工装备等细分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均保持2位数。但从2013年开始的利润总额亏损情况未得到改变,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约有接近80%的企业盈利空间荡然无存,甚至出现因接单造船反而亏损的现象。行业竞争白热化、新船价格长期低位徘徊和企业自身存在短板等因素综合影响,使我省船舶企业经营生产面临困局。

    (三)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占全国份额稳步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1-6月全省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占全省各项对应指标总量的比重份额继续提高,其中完工和新承接的比重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表明产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舟山地区对全省船舶工业的贡献也持续提高,各项主要统计指标上,舟山地区所占全省比重超过3/4。另一方面,我省船舶工业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也随着占全国份额的不断提高,而与日俱增,三大造船指标较去年同期所占的比重稳中有升,尤其是新承接订单,1-5月时占到全国24%,较去年同期提高约2个百分点。

    (四)高精尖产品成亮点,产品结构更为丰富

    1-6月,我省船舶企业新接订单产品结构以三大主流船型为主,但以万箱级集装箱船、LNG运输船、超大型原油船、海工特种船为代表的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已俨然成为我省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进一步丰富了我省船舶产品结构。其中金海重工承建的9400TEU集装箱船和32万吨VLCC、浙江欧华新接6艘1.95万吨重吊船、浙江新乐3万方双燃料LNG运输船成功下水等骨干船企较好的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为全省船舶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驾护航。

    而其他中小型民企则发挥各自长处,实现差异化发展。浙江天时继成功建造交付“南科”科学教学船、万米级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和“长和海洋”特种作业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之后,再次承建由702研究所设计,我国第一艘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大型小水线面双体科学考察船;浙江腾龙,承建的国内最大远洋冷藏运输船“金洲”号顺利下水;浙江增洲,中标国内首艘2万吨级江海联运直达船舶;浙江方圆,拓展产品市场,成功交付“寻仙1号”和“寻仙2号”游船等,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民营船企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利用良好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营销能力快速成长,部分船企订单已排至2019年,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五)产学研加强合作,创造更多合作机遇

    在当前船舶产品技术要求、施工难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我省广大船企意识到科技研发的重要性,与大专院校、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日渐紧密。金海重工与中船708所,以20.8万吨散货船设计为合作契机,共同深入研究结构协调共同规范(H-CSR)等技术要求,为将来建造出满足其要求的船舶产品打基础;常石集团(舟山)与浙江大学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和《技术开发(委托)合同》相关产学合作项目,将在未来在行业人才培养、专项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六)船配业迎挑战,修船产业乐观谨慎

    受新船价格较低、发展基础薄弱、IMO新规范新规则出台频率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我省船配业1-6月工业总产值完成11.2亿元,虽同比保持小幅增长,但在实际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当前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统计系统内我省7家主要船配企业中仅2家船配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保持正增长,尤其是涉及出口船配设备的厂家压力较大,IMO各项关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新规则新规范连续出台,受制于技术研发能力弱,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上的差距使得我省的船配企业疲于应付,生产综合成本的上涨也进一步挤压微薄的盈利空间。

    1-6月,全省船舶修理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完成工业总产值67.9亿元,同比增长32.6%。舟山鑫亚、舟山太平洋、万邦永跃、龙山船厂等5家修船企业已跻身国内修船领头羊的行列,并入选象征我国最优秀修船企业的“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SPCC)成员”名单。1-6月,统计系统内修船企业共完工修理船舶849艘,计6186.2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29.4%和37%,其中外轮修理完工726艘,计5717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30.8%和39.1%,显示出强劲的后续增长潜力。在日前结束的2017年全国修船工作会议上,业内专家对于修船行业下半年的发展趋势表达出谨慎乐观的态度,希望广大修船企业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时机,各方面都能更进一步,保持住行业领先的地位。

    三、存在问题

    (一)产能利用率不高,高附加值新订单竞争力弱

    2017年1-6月,全球新造船市场中油船、超大型集装箱以及豪华邮轮出现不少新船订单,但根据专业机构对船东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此轮行情中有相当部分的投机订单,考虑到航运市场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变,造船市场短期内或难有实质性改善。根据克拉克松和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的数据指标显示,目前全球产能利用率约65%左右,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测算我省产能利用率可能更低,产能过剩矛盾较大。如何调动、化解应引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和深思。

    此外,本轮行情中韩国船企成为大赢家,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船企1-5月共承接到45%的新船订单且基本为海工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等高价值船舶订单,而我国所承接的订单虽然也占到订单总量的29%,但仍以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散货船、中小型油船为主。我省船企新接订单结构较以往已得到明显优化,可要在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任重道远。

    (二)要形变更要质变,抓住转型升级机遇

    我省船舶工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向现代造船模式2.0‘转模’升级…”等目标要求,我省的金海重工、浙江欧华、长宏国际等骨干船企也积极投入,提速转型升级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但已改造、优化的项目或生产设备,或运行的现代化生产监控系统和企业级ERP,依然存在诸多水土不服、运行效率不高、推广阻力较大的问题,上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我省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还只停留在初级和表面化,信息数据交互、移动端实时管理反馈等技术还未形成网络,真正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投入。

    (三)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不利于行业发展进步

    行业不景气、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较大,甚至部分企业被迫申请破产,导致剩余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采取裁员、缩减生产规模、节省各项支出等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压力,在此大背景下,各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人的流失率居高不下。据了解,省内某一骨干船企的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15-2016年的人才流动量约占技术中心总人数的30%左右,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已工作2年以上的技术骨干人才。不稳定的技术研发队伍对企业科研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制约企业在技术创新、新船型开发方面的进步,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工的流失更是对企业生产建造船舶产品质量和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所削弱。因此,拥有一支稳定的技术研发技术团队已成为企业在未来船舶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需各方面引起重视。

     

    四、建议意见

    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出台“白名单”扶持政策,在融资、资金扶持、项目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二是建议金融管理机构在确保资金安全前提下,切实加大对有订单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国家有关金融机构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共渡难关。

    三是建议对公务艇建造领域企业所需生产条件等级证明出台统一标准。目前,在公务艇建造招标时,需参加招标企业提供其由所在地省级管理部门出具生产条件等级证书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为顺应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能继续颁发,或授权行业协会执行该项活动。

     

    说明:

    文中所罗列统计数据,除特别说明数据来源外,均来自于国防科工委“全国船舶工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浙江片区截止2017年7月7日的统计数据。

    版权信息备案编号:浙ICP备11041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5949号